本报专稿:长期以来,中国观众对俄罗斯芭蕾可以说是情有独钟。芭蕾女皇乌兰诺娃的光芒一直在人们的记忆中闪烁。一提起芭蕾,人们首先就会想到俄罗斯,一说起俄罗斯芭蕾,人们便会条件反射似地竖起大拇指。俄罗斯芭蕾在中国观众心中曾是个神话。而在近几年,随着俄罗斯芭蕾频繁亮相中国,欧美各国芭蕾名团也接二连三造访。比较之下,俄罗斯芭蕾的至尊地位开始动摇。前不久,莫斯科斯坦尼斯拉夫基斯·丹钦科音乐剧院芭蕾舞团来华演出。舞团未到,“世界第一天鹅”、“世界最美的天鹅”这些对舞团首席演员塔吉亚娜的美誉已通过各种媒体在京城各处飞扬。人们等待目睹一场精美绝仑的芭蕾表演。可当人们冒着严寒赶到剧场,看过整场演出之后却没有更多的兴奋。为什么呢?只重技巧不重包装,大概是俄罗斯芭蕾让我们失望的主要原因吧!的确,俄罗斯芭蕾演员技巧出众。女演员的挥鞭转,男演员的空中出腿总能使人看得目瞪口呆。可当掌声渐渐平息之后,一丝疑惑悄悄掠过。大家是在为什么喝彩,芭蕾艺术还是芭蕾技术?技术是艺术创作的基础,但技术绝不等同于艺术。要将真正美妙的芭蕾艺术呈现给观众,除了高超的芭蕾技巧之外,还需要艺术家的激情,艺术家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像“天鹅湖”这样的大舞剧,音乐的演奏水准、舞台美术、灯光设计乃至服装设计都会直接影响整体艺术效果。只有技巧而无其它是无法使观众得到艺术享受的。1998年的春天,法国国家芭蕾舞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出芭蕾舞剧“吉赛尔”。“吉赛尔”并不难跳,全剧甚至没什么过难的舞蹈片断。然而,那天在场的观众无不被这“简单”的“吉赛尔”吸引。精美的布景,能达情表意的灯光,还有激情的舞者,所有这些使舞台拥有了一种魔力,它感染了观众。面对着纷繁的芭蕾世界,观众只有抛开记忆与情感,才能真正用心灵去感受芭蕾艺术。俄罗斯芭蕾已不再是神话。